近日,西工法院刑事审判庭的法官们带着案例与法槌,走进洛阳职业技术学院,为500余名大一新生量身打造了一堂“沉浸式”普法课,以场景化、故事化的方式,直击大学生最易“踩坑”的法律风险点,为初入大学的学子们提前系好“法治安全带”。
讲座精准聚焦当下大学生群体中潜伏的五大“法律雷区”。
在电信诈骗环节,法官化身“反诈主播”,结合高发案例,将“刷单返利”“注销校园贷”“冒充客服”等骗术层层拆解,并送出“反诈三不箴言”——不轻信、不透露、不转账,提醒同学们“天上不会掉馅饼,但地上处处有陷阱”。
针对日益多发的“帮信罪”(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),法官敲响警钟:一张闲置的银行卡、一次看似轻松的“兼职”,都可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诈骗分子的“工具人”。法官用“一念之差,前程尽毁”的真实案例,告诫同学们要守护好自己的“两卡”(银行卡、电话卡),远离“快钱”诱惑。
网络交友安全方面,法官则切换成“知心学长学姐”模式,提醒同学们“屏幕背后未必是知己”,在虚拟世界中更要保持清醒,保护好个人隐私。谈及线下见面,法官给出了“安全见面指南”:选择公共场所、将行程告知亲友、保持通讯畅通,用理性为冲动“降温”。
围绕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法官也将食品安全纳入法治提醒。结合校园常见场景,法官提醒同学们注意外卖来源是否正规、零食是否在保质期内,避免因追求“好吃”而忽视“好安全”。同时强调如遇食品问题,应保留证据、依法维权,而不是冲动地通过网络发泄,避免维权不当反而触法。
而对于校园内可能发生的冲突,法官倡导“拳头解决不了问题,法律才能定分止争”,引导同学们学会用沟通化解矛盾,用理智驾驭情绪,避免因一时冲动留下人生污点。
理论讲解刚刚落幕,一场“真案真审”的巡回法庭便将师生们的体验从“听到”升级为“看到”。在庄严肃穆的巡回法庭上,一起真实的电信诈骗案件开庭审理,从法庭调查到最后陈述,师生们“零距离”感受了法律的威严与公正。庭审结束后,刑事审判庭庭长结合案情现场“以案释法”,让抽象的法律概念在真实的场景中“活”了起来。
法治的阳光照亮青春之路,司法的温度呵护学子成长。下一步,西工法院将与辖区各学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,通过定期开展“送法进校园”宣讲等活动,针对高发案件类型制作专题普法材料,组织学生走进法院观摩庭审,多措并举推动普法教育深度融入校园日常,为青春成长筑牢安全防线。